人造革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人造革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创新模式打造生态扶贫岚县样板-【新闻】

发布时间:2021-04-11 14:53:09 阅读: 来源:人造革厂家

“酸溜溜”成岚县农民增收的“钱串串。”。本报记者本报记者张宝明/摄

沟沟岔岔、、山山峁峁、、满山遍野的沙棘树。。

植树造林,,城边村穿绿装

林业专家指导沙棘种植。

岚县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岚县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内工人们处理沙棘籽。 本报记者张宝明/摄

岚县着力打造沙棘产业。本报记者张宝明/摄

沙棘育苗大棚。

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吕梁山生态脆弱区治理重点县。针对全县贫困人口集中在深山区、“守着金山要饭吃”的实际,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唱“山歌”,念“林经”,全面实施生态治理工程、生态保护工程、生态增效三大林业重点工程,以身边增绿、林业增效、产业富民为目标,积极推进购买式造林、合作社造林、资产收益造林等新模式,探索出了一条生态脱贫的新路子,通过这一系列的生态创新模式,将中央、省、市投资的造林资金,逐渐变成老百姓口袋里的金山银山,以此带动了5000余名贫困户稳定脱贫。实现了一个战场打赢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两场战役。

岚县生态扶贫路径在省内外引起重大反响。10月10日,省林业厅通报推广岚县典型事迹。11月13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三部委联合发文推广山西岚县扶贫造林专业合作社经验。

合作社造林 实现多方共赢

冬天,是个万物萧条的季节。然而,岚县界河口镇东口子村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内却是另一番景象。工人们正在忙着处理沙棘籽和沙棘果。一箱箱的沙棘果被工人们搬进了冷冻库内。“这都是我们从农户手里收来的野生沙棘果,我们种植的沙棘树再有三年就能挂果了。”该合作社负责人郑二小说。

站在东口子村一处高高的山圪梁梁上,可以看到沟沟岔岔、山山峁峁、满山遍野的沙棘树。

东口子村地处岚县、兴县、岢岚三县交界处,距岚县县城40公里,属于典型的纯农业山区村。全村共有386户125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5户651人,贫困人口占到了全村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总耕地面积2300亩,大多数为坡梁地,村里耕地地处偏远,村民种地交通不便。

东口子村虽然耕地面积总量大,但由于坡梁地居多,土地质量不高,种植收益很低,导致了大多数坡梁地闲置。

岚县县委、县政府立足全县宜林荒山多、贫困劳力多、积存苗木多的实际,通过深入调研、多方论证,提出了“将改善生态面貌的过程变成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过程”的思路,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了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承接造林绿化工程,并明确要求合作社必须80%以上的社员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至少有20%的宜林地贫困农户参与造林绿化工程,而且造林工程所获60%的利润必须作为合作社红利分配到贫困户手中,确保贫困农民真正受益。

结合东口子村生态脆弱的实际情况,作为该村党支部书记的郑二小积极争取了政府购买式造林试点工程。“刚开始很多贫困户有顾虑都不愿意加入,我们让党员率先参与,最后组织村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36户98人组建了岚县第一家扶贫攻坚造林合作社——岚县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并取得了造林资质,承接了1350亩的造林工程。”

据介绍,通过造林工程的实施,该造林合作社不仅销售了本村及周边村的苗木15万株,合作社的贫困人口通过赚取劳务费人均收入增加5000元左右。51岁的闫凤明是该村贫困户之一,曾经因为生活极度贫困,他的妻子带着儿子悄然离去。外出务工,他放不下家里的父母。留在家里,又没有收入。自从加入该合作社以来,他打工、照顾父母两不误,每年收入1.5万余元。

2017年,东口子村实施退耕还林林业资产性收益扶贫项目。该村村委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以农户委托村委进行流转退耕林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与219户退耕农户签订了委托流转协议,面积1671.9亩(占全村退耕地的94.8%),年限为20年。然后,村委通过议标方式,将受委托的退耕地的经营权以承包、入股的方式流转给了岚县晋森园绿化有限公司,由该公司实施内蒙古大果沙棘的种植。森生财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承接了该公司1671.9亩的沙棘栽植工程。沙棘栽植完成后,每年的日常管护和采摘也由合作社组织实施,使合作社实现了持续稳定增收。

通过“村委+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真正实现了多方共赢。“以前,农民一到冬天就没啥活儿了。现在合作社剪沙棘果每人每天能收入300多元。退耕农户在国家退耕还林补贴五年内,以国家退耕还林补贴款为租金,国家退耕还林补贴五年结束后,保底收益每年每亩应不低于50元,退耕户户均退耕地在8亩左右,退耕还林五年实施完后可实现户均持续增收至少400元。再加上务工收入,农户一年收入几万元没问题。”在一系列生态扶贫政策驱动下,东口子村的荒山秃岭变成了一座座“金山银山”。通过发展林业经济,2017年东口子村整村脱贫。这是该县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一个缩影。

2016年以来,岚县在全省率先探索组织贫困户参与生态建设,设计了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造林模式,引导贫困群众先后成立了47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其中31个合作社承揽3.3万亩造林任务,带动629户贫困户、1858人实现稳定脱贫。2017年全面推开,全县共成立造林合作社102个,覆盖12个乡镇121个村,1751户贫困户、5155名贫困人口,完成造林13.87万亩,贫困户累计收入2000多万元,实现了荒山增绿、群众增收、生态富民的目标。

“酸溜溜”成“钱串串”

沙棘是岚县自然生长繁衍的乡土树种。在当地被称为酸溜溜。沙棘是一种落叶性灌木,其特性是耐旱、抗风沙,可以在盐碱化土地上生存,因此被广泛用于水土保持。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可以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因此,沙棘也是经济植物。

岚县是全国少有的沙棘集中区,且野生沙棘分布面积广,土壤和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大面积栽植沙棘。为把“小沙棘”做成“大产业”,让沙棘真正成为岚县脱贫致富的“生态果”,岚县探索实践了建设沙棘林基地助推脱贫攻坚新机制。

岚县多方筹措资金用于沙棘产业开发,逐年加大对沙棘产业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在沙棘野生区进行高效改造,在适生区集中连片栽植沙棘,建立高标准沙棘原料林。明确提出农民在耕地上发展沙棘,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给予补助;在荒山荒坡发展沙棘,将全部纳入国家三北防护林建设等重点工程,每亩补助不低于800元;在野生沙棘灌木区改造,纳入中央抚育造林、灌木林改造、农业开发等项目,并有效整合农业、水利、扶贫等各类资金,集中力量支持沙棘产业开发。同时,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肖培根牵头的专家工作站为科技支撑,成立院士工作站。特聘水利部沙棘管理中心教授、山西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全程跟踪技术指导,新建40个年产400万株的沙棘繁育光雾化大棚;引进“圣果1号”、中蒙杂交杂雌1号等沙棘良种,突破了该县无霜期短、晚霜冻花冻果的气候制约,初步预测进入盛果期后,亩产沙棘果1吨左右,每亩最低收入约4000元。

岚县选择王狮、界河口两个乡镇,采取“公司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发展模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以退耕还林工程为依托,与农户签订退耕地流转协议和资产收益造林合同,重点发展沙棘特色经济林。

王狮乡乡党委书记郭建民告诉记者,采用公司+专家+村集体+合作社的模式把农户吸引进来,通过务工每人每年可收入4800元,村集体每年每亩获得10元公益金,实现了集体经济“破零”。参与的农户前五年可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贴,五年后按照“6%利润分红+每亩50元保底收益”分红。让农户逐步实现近期有劳务收入,中期有管护收入,长远有资产收益。真正把以前不值钱的“酸溜溜”变成了农民的“钱串串”。

为确保农户稳定增收,岚县县委、县政府在沙棘产业方面持续发力,一是依托野生沙棘改造20万亩,依托退耕还林工程新种植30万亩;二是结合全域旅游打造绿色乡村的需求,建设了蛤蟆神沙棘小镇,社科乡沙棘文化广场,界河口红色旅游基地;三是依托重点企业,加快沙棘资源种植步伐,增强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提升沙棘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未来,岚县沙棘产业年收益将达到25亿元,使10万农民增收减贫。”岚县林业局一负责人说。

目前,岚县在王狮乡、界河口镇、河口乡、社科乡四个乡镇开展了沙棘产业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工程,参与贫困户除前五年获得国家退耕还林政策补贴每亩1500元外,五年后按照利润的6%进行分红,保底收益每亩50元,每亩可获得分红160元左右,参与沙棘管理管护,剪枝整形收果的劳动力,每年至少还可收入2000元,更大地激发了农户参与的热情,盘活了沉睡的资产和资源,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

此外,该县还加大野生沙棘林的改造力度,建立了4个沙棘资产收益扶贫试点区,采取公司+村集体组织+基地+退耕农户的模式,在王狮乡、界河口镇、河口乡、社科乡四个乡镇流转土地5万亩,完成种植中蒙杂交杂雌1号沙棘品种2万亩,成活率达98%,完成沙棘林改造3万亩,带动周边农户实现了稳定脱贫。

一个专家工作站、三个沙棘采穗圃、五个育苗基地、五个万亩以上的种植基地。岚县沙棘产业已初具规模。

今年,岚县被省林业厅列为“沙棘发展原料基地县”。

“林+N”生态扶贫绿色产业富万家

岚县着力构建森林生态管护体系,创新购买式管护合作社管护,重点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林业生态管护工作。让贫困户在承担森林管护任务中就地从业,有效实现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双赢,截至目前共选聘护林员570名,其中生态护林员215名,全部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引导农民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培育林药、林菜、林粮,林油、林畜、林禽、林蜂、林菌、林果等立体式林农复合经营的种植业、养殖业。发挥白龙山、饮马池等林区景观优势,探索发展在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森林服务等产业,规划精品森林游憩线路,建设山林庄园、森林人家,塑造一批独具林业特色的生态品牌,充分吸纳贫困人口就业,拓宽持续增收渠道。着力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范围广的龙头企业,实现林产品就地转化,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广泛吸收本地贫困人口就业。

今年,岚县县委、县政府加大生态修复的进程,全年完成造林工程10.475万亩,其中退耕还林7万亩、三北人工造林1.5万亩、天保工程0.2万亩、吕梁山生态脆弱区1.775万亩,全部按照“公司+村集体组织+合作社+退耕农户”模式实施。同时创新思维,引进资产雄厚的经济实体或公司承接林业资产性收益工程。积极推进林权制度改革,全面落实管护责任,推进信息化管护,切实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推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十三五”期间,岚县坚守“绿色发展”理念,到“十三五”末,全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50%,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0%。

岚县唱“山歌”,念“林经”,以林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实现“林+N”特色产业多重覆盖,让群众端起“绿饭碗”,吃上“生态饭”,鼓起“钱袋子”。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正渐次铺开……

本报记者何玉梅 通讯员马建生 孙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岚县新闻办提供

广东钢丝缠绕机

木工多用机

订角机

日本东曹二乙烯三胺

油隔